在北美科技行业,无论是CS专业的学生求职,还是零基础转码的求职者,LinkedIn(领英) 都是最重要的网络工具之一。很多同学以为,只有内推才叫 networking,其实 LinkedIn 上的高质量 Connect,同样能带来机会甚至是直接的面试邀请。
但问题是,大多数人在使用 LinkedIn 时存在误区,导致自己的 profile 石沉大海,错失了很多可能被 HR 和猎头发现的机会。今天 TecSavvy钛客 就从求职教练的视角,帮你拆解一下:LinkedIn 最常见的四大雷区,你中招了吗?
❌ 雷区一:个人 Profile 不完整,关键词缺失
在你还没有建立足够多的人脉前,LinkedIn 的曝光全靠关键词匹配。很多 Recruiter 会通过关键词搜索来定位候选人,比如:
•Software Engineer
•React Developer
•Python + AWS
•Intern – Open to work
如果你的“About”栏是空白的,Skills 也没填写技术栈,那么无论你有多少项目经验,也根本不会出现在 HR 的搜索列表里。
建议:
•用 3-4 行总结你的求职意向、技能关键词、项目经验
•在 Skills 栏填写常用工具和语言,比如 JavaScript, SQL, Git, Docker
•多用“Software Developer”、“Computer Science”、“Intern”、“Open to Opportunities”等高频关键词
❌ 雷区二:状态设置错误,错失 Recruiter 来信
你知道吗?LinkedIn 有一个专门的“Open to Work”功能,可以告诉招聘者你现在是否在找工作。但很多人没有正确设置这个功能,导致 Recruiter 根本不知道你是 available 的。
•如果你是在校生、应届生或Gap期间找工,建议开启“Open to Work”,并设置为 Recruiter Only(只让 HR 看见)
•如果你正在职但想跳槽,不建议公开显示绿圈“Open to Work”,以免被现任同事发现,带来不必要的误会
•如果你希望获得更多海外工作机会,建议写明你愿意 Remote 或 Relocate,这也是关键词的一部分
❌ 雷区三:好友数不足,LinkedIn 算法不给你曝光
很多同学刚开始使用 LinkedIn 时,连接数不到 50 人。这其实直接影响你账号的曝光度。LinkedIn 算法会优先推荐连接超过 50 的账号,认为你更“活跃”。
但这不意味着你要盲目加人。关键是有策略地扩圈,比如:
•优先加 Recruiter、HR、Hiring Manager
•加同行、同校的 CS 学生、转码同路人
•加你感兴趣公司的在职员工
只要连接得当,一次连接可能就能让你拿到一次 Informational Interview 或 Referral!
❌ 雷区四:无效 Networking,错过打动对方的机会
很多求职者一上来就发一句话:“你好,可以内推我吗?”但对于陌生人来说,这种请求毫无背景,成功率非常低。
正确的方式应该是:
1.先阅读对方的背景,了解 TA 在什么公司、做什么职位
2.发一条诚恳的打招呼消息,例如:
Hi [名字],我注意到你在 [公司名] 做 [职位],我最近也在积极申请类似岗位,很想向你请教一些求职建议,不知道是否方便聊几分钟?
3.让对方了解你,再考虑是否愿意推荐你
一场好的 Networking,不是“要内推”,而是先“建立信任”。
用好 LinkedIn,找工不只是刷题和海投
在当今北美求职市场,“简历好 + 技术强” 是必要条件,但会用 LinkedIn 建立连接 + 被动等待 HR 来找你,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。
如果你正在转码,或者正在寻找 CS 实习、SDE 求职机会,请务必先检查自己的 LinkedIn 是否存在以上雷区。优化好之后,你会发现,很多 Recruiter 会主动联系你,真正做到“被动拿面试”。
想系统提升你的求职效率?
在 TecSavvy,我们提供:
•1对1 简历优化服务
•LinkedIn Profile 精修建议
•模拟 Networking 对话模板
📩 欢迎联系我们,获取最新的北美科技求职资源和培训服务!